随着医学的进步,治疗阳痿的方法也有很多,而口服药的使用简便易行。纵容如此,一些药品还是需要注意,当心越用越“痿”了。药物引起性功能障碍的机制很复杂,但常见的是影响激素的分泌与代谢。就目前所知,能造成阳痿的药物达40多种。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:
利尿药
如安体舒通,是一种醛固酮对抗药,它能抑制睾酮合成酶的活性,使睾酮合成减少,血中水平下降。它能使20%的男性出现性欲减退。另外利尿药能使体内钾丢失,血钾浓度下降,使神经肌肉敏感性降低,血管平滑肌松弛,可导致阴茎勃起减弱。
降压药
这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常见药物。降压药的病人有25%的ED,而不服药的健康人中只有7%ED。此外,服降压药者中的25%的人出现射精障碍。利血平、可乐宁均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,最终导致ED。
镇静药
大剂量安定直接对大脑边缘系统有特异作用,直接降低或增强性欲功能。安定等有松弛肌肉作用,可致性欲减退和ED。
激素类
雌激素: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,这些患者,会出现乳房增生,胡须生长减少及减慢,性欲减退、勃起功能减退、射精障碍、精液量减少等明显副作用。
肾上腺皮质激素:如强的松、地塞米松,用来治疗具有抗精子抗体的免疫性不育症,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,但当每天用药量达20毫克时,即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症。此外,长期服用此类药物,还会诱发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等。
睾酮
睾酮曾作为能“返老还童”的性激素而风靡一时,但有些ED患者打几针见效后,便盲目滥用,结果病情反而加重。这是因为,大量外来的睾酮抑制了垂体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,使内源性睾酮分泌减少,特别是那些心理性阳痿患者本来就不缺少睾酮,用药后反而干扰了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。
环丙氯地孕酮: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甾体化合物,在雄激素靶器官中发挥竞争性抑制性作用。用药期间可导致生殖内分泌轴系统紊乱,一周左右即可见性欲减退,勃起功能减退等症状。
抗精神病药物
有些药物使精囊括约骨麻痹、射精能力衰退,有些药物可导致睾酮水平下降、精子生成障碍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,多虑平等能使阴茎海绵体的充血消退、延缓和推迟,故有人用此治疗早泄,但长期大量服用,所致的血管普遍收缩会使阴茎勃起无力,导致ED。
男人乱药也会诱发阳痿
国内外研究发现,会对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已经有50余种,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心血管药物
抗高血压药物引起ED(勃起功能障碍)的报告最多,一般认为在抗高血压药物中,最常造成ED的主要有利尿药和β-受体阻滞剂。
另外,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、抗心衰药物地高辛等也可能造成ED。
胃肠道药物
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、尼扎替丁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肠胃道药物,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,越来越多的病例报告指出,它们可以造成性功能障碍。例如长期服用西咪替丁的男性可出现ED、性欲消失。
抗抑郁药物
抑郁症被称为“精神感冒”,在现代社会已不鲜见。在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中,丙咪嗪、新型的选择性5-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、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等,都可以造成勃起功能障碍、射精异常和性欲缺乏等。
精神兴奋剂和麻醉剂
最常见的是酒精、尼古丁、可卡因、海洛因和大麻等。人们经常对酒精影响勃起功能产生疑问:“喝酒以后不是更易性兴奋吗?”这里我们忽视了性欲和勃起的区别,酒精可以增加性欲,然而却会影响勃起功能,降低勃起的硬度。
长期慢性疲劳会让阳痿升级
长期的疲惫不仅让人腰酸背痛、记忆力下降,连原本美满的性生活也随之远去。对此,很多人不以为然,觉得不过是太累了,休息一下就没事了,更不会想到去就医。
专家看法
短期疲惫对性能力的影响并不大,随着体力的恢复,性功能也会复原。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长期紧张状态,导致的慢性疲惫,对性功能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,随着量变的积累,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质变由偶然性转变为永久性,成为器质性阳痿。
疲惫之所以引起阳痿,是由于肌肉过度疲惫,或因忧郁、不安、紧张等所致的心因性疲惫,从而干扰性欲的唤起,包括大脑功能降低,皮层边沿系统情感中枢兴奋性降低,及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和睾丸的雄激素分泌减少,降低性兴奋程度。疲惫会产生过氧化脂质,此种脂质可直接引起生物膜的损伤,久之,对生殖系统可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害,引起器质性改变。
正确应对方法
假如长期的疲惫导致性生活经常失败,一定要赶紧从生活中进行调节。除了留意休息、调节工作节奏外,心理上也要放松,别把前一次的“失败”当成下一次的“包袱”,性生活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,可能有帮助。此外,还可以尝试穴位推拿的方法,推拿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穴(关元:脐下两寸处,气海:关元下一寸左右,足三里:下肢腓骨小头下三寸处。),天天晚上一次,每次十分钟左右,一个疗程10-15天。一般一两个疗程可有一定的帮助。另外多吃一些枸杞、山药、莲子等补肾的食品。
同时,疲惫时不宜进行性生活,一旦偶然发生阳痿,不必恐慌,不可勉为其难,以免造成不良的信息记忆。假如调节一段时间,没有太大的起色,有可能已经发生真正的ED(阳痿)了,这时仅靠生活的调节是远远不够的,及时就医是最明智的选择。